[點晴模切ERP]移動加權平均法存貨單價的計算
當前位置:點晴教程→點晴ERP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 財務管理 』
移動加權平均法指企業按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明細分類核算時,以各批材料收入數量和上批結余材料數量為權數,計算材料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計價方法,每購進一批材料需重新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以此作為材料出庫的成本。 1、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存貨單價的計算公式 出庫單價=(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舉例】當新入庫A商品200件,入庫總成本3500元。已知A商品庫存有100件,入庫成本2000元。則A商品在移動加權平均法下計算如下: A商品單價=(3500+2000)÷(200+100)=18.33元 2、移動加權平均法的優勢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材料出庫單價,即為庫存存貨的真實單價。它可以讓企業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成本的結存情況,計算出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 3、移動加權平均法的劣勢 計算量大,對于存貨種類多,進出庫頻繁的企業來說,其計算的工作量大到無法使用,所以,對于庫存種類多,或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而言,并不適用。 4、與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的主要區別 移動加權平均法與一次加權平均法的主要區別在于對出庫存貨單價核算的時間點不同。前者在每次購入新的存貨時,都要對存貨單價進行重新核算,下次的出庫以最新核算價格計量;后者每月月底進行一次出庫單價核算,當月出庫單價,以月末的綜合單價計量。 5、移動加權平均法與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比較的優缺點 移動加權平均法優勢:存貨單價計算及時精確,可以根據存貨出庫時間及時記賬。但工作量大,對于頻繁進貨的企業不適用。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工作量小。但只能月末記賬,庫存單價不及時。如果存貨進價波動大,則不能及時反應損益情況。 【案例】甲公司為一般納稅人,制造業企業。以生產銷售A產品為主營業務,A產品的生產所用主要原材料為B材料。由于B材料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而甲公司的生產原來只有B材料一種,所以,甲企業對B材料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核算其出庫成本。
12月期初,庫存B材料2噸,總成本2.8萬元。12月份B材料發生如下業務:(不考慮增值稅) ①、12月1日生產車間領用B材料1噸。 以上業務賬務處理如下: ①、12月1日領用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A商品 1.4萬 ((2.8/2)*1) ②、12月3日購入B材料分錄 借:原材料—B材料 2.2萬 B材料庫存單價=(1.4+2.2)÷(1+2)=1.2萬/噸 ③、12月5日再次購入B材料分錄 借:原材料—B材料 1.35萬 B材料庫存單價=(3.6+1.35)÷(3+1)=1.24萬/噸 ④、12月6日領用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A商品 3.72萬 (1.24*3) ⑤、12月10日購入原材料分錄 入庫B材料實際成本=(5+0.3)÷6×5.5=4.86萬 B材料庫存單價=(4.86+1.23)÷(1+5.5)=0.94萬/噸 ps:原材料入庫時,應當按照實際需要支付的成本入庫,對方承諾但未支付的原材料,需要計入在途物資,不能作為存貨入庫核算。 ⑥、12月15號賬務處理 發現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4700 確認賠償時 借:其他應收款—xx保險公司 3000 企業承擔部分 借:管理費用——非常損失 1700 ps:實操賬務中,0.5噸對應的進項稅也需要轉出,轉出科目為“管理費用——非常損失”。 ? 閱讀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zh2WJs80jebOOoNcLQnjnQ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5/5/16 11:30:47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